職工文苑
神木位于晉蒙陜三省交界處,其老城凱歌樓周邊有許多古老的明清民居建筑——神木四合院,其建筑風格別具特色,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。
神木老城拔貢巷2號的李家大院,始建于清代中晚期,院落東西寬27米,南北長29米,占地685平方米,將近2畝。院落方正閉合,布局對稱和諧,主房坐北向南,正房5間配以東西耳房,東西廂房及南房,共計房屋26間,均為磚木結構建筑,建筑物和構筑物的木雕、磚雕和彩繪工藝精細,為神木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,淋漓盡致的表現了神木民居建筑的大氣、雄渾和獨特風格。
古代大多官服都是紫色的,古人認為紫氣與當官有關,所以過去面南背北的民居大門都在東南方向,取其紫氣東來的吉祥、美好寓意。
跨過高門大戶的臺階,迎面是飛檐脊獸,磚雕精美的影壁,正中刻有《三星高照》《天官賜?!贰吨茏訍凵彙贰栋讼蓱c壽》《二龍戲珠》等吉祥圖案,寓意宅主的美好愿望和寄托。右拐向前是二門,二門和大門之間是一個長方形的小院,將整個大院分隔成一個私密的空間,契合了古人含蓄內斂、財氣不外露的樸素思想。
邁過二門,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碩大的四合院,有北房和南房及東西廂房,四座房屋皆兩坡流水,各成一體,互不相連和阻擋,四角各留一個小院,使整個大院形成了一大院四小院的獨特布局形式,使主要建筑最大化的利用了自然采光和日照時間,為冬季防凍御寒起到很大作用,也利于防火減災。
大院內北面的正房多為五開間,加上兩邊小院的耳房各兩間,共計九開間,起高臺,設五個臺階,寓意步步高升,氣勢雄渾大氣。正房中間三間為正廳,進深米,門窗為鏤空花紋,有“鯉魚躍龍門”、“喜鵲登梅”等吉祥圖案。廳內正中是木雕彩繪的神龕,下方設有條案、八仙桌和官帽椅等,是家中祭祖、聚眾議事和舉行重大紅白喜事的地方。兩邊是頂箱豎柜,一邊下面放一個春凳。東邊一間窗下有一木制臥榻,上有炕桌等,是家中會客休閑臨休的好地方。兩邊各一房間,用木隔斷分開,有門相連,門上懸“忠孝傳家”、“詩書繼世”家風家訓的四字木匾。臨窗建有火炕,帶有地爐子,便于冬季取暖做飯,是家中長輩居住的地方。東邊的房間有門和廚房相通,便于家庭主婦飲食烹調,成為家庭維系生命健康的通道,體現了民以食為天的生存之道。
東西廂房各五間,共計四個房間,為晚輩們居住的房間,其中三間的廂房設有臥室和客廳,功能較多。南房六間,多為下人居住。各屋都有土炕,有地爐子相連,上面有木質天花板裝飾,避免落灰和增加保暖性能。
東北小院設有廚房,艮卦屬土,有深沉、穩重之意,乃陽氣之衰減,活力之消失,以火相生,提升陽氣;西北小院建儲物間,乾卦屬金,主子孫山、財山、靠山,適宜儲備積聚,有堅守永固的寓意;西南小院是廁所和柴房,坤卦為土,有種植和收獲農作物之作用,為生化,承載,受納作用之事物;東南小院為門廳及走道,巽卦屬木,有草木生發茂盛之意。四個小院各成一體,與大院互為相通,除過門廳小院,隱秘性極強。出二門是一個磚雕的大“?!弊?,寓意幸福美滿,福澤綿長。大門頂皆有木刻的“踐道履仁”“光前裕后”“耕讀傳家”等字樣。四個小門上也有磚雕的小字等。
俯瞰整個大院,北廳、南房、東西廂房及一大院四小院的布局,猶如一幅八卦太極神圖鑲嵌大地。房頂飛檐翹角,“五脊六獸排三瓦”,煙筒高聳,鱗次櫛比,蔚為壯觀,凝結了神木人民的智慧和審美情趣,具有較高的實用、藝術和文化價值,不失為古代民居建筑的瑰寶。